长期持续赚到钱的投资者们,常常工作、生活也兼顾得很好,这是巧合吗?

我最喜欢的财经作者 Morgan Housel 有篇文章我读完以后特别有启发,而且和现在的 A 股行情放在一起看莫名地和谐,分享给大家。

很多我喜欢的作者都表示 Morgan 也是他们最喜欢的作者,因为他有个特别厉害的能力——总能把一个来自毫不相关领域的故事或者数据应用到投资上,看完以后你还会感慨「这也太有道理了吧!」

这一次,也不例外。

……

Morgan 在这篇文章里分享了一个医学领域的观点:

虽然我们在对抗癌症的路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现在的进度看起来并不乐观,我们一直没能有效地控制癌症。

我们在研究治疗癌症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但在预防上却明显不足,而事实上预防才是第一优先级。

如果我们能花更多的时间用来预防和改善生活习惯,结果会好很多。但现实是,我们并不会,因为预防太无聊了、很不 sexy。

这让人很唏嘘,但又很现实。

我们常常只会记住灾难中力挽狂澜的英雄,但不会有人知道曾经防患于未然的勇士,他们看起来太像普通了。就像我们不会关注定期维护电梯安全运行的工人师傅,但如果电梯出了故障,我们往往会对救我们出来的人印象深刻。

最后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如何治疗疾病,而不是预防疾病上。这不仅仅发生在医疗领域。

……

然后,第一个重点来了。

当我们投资的时候,牛市大涨的数钱行情毛估估也就 10% 的时间,但却吸引了整个市场里超过 90% 的注意力。

这和我们只关注如何治病,却不关注预防,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最终决定投资收益的,恰恰就是我们在市场下跌、波澜不惊,这剩下的 90% 时间里所做的事儿。

医学有个统计,与健康相关的开销,有 80% 都花在了病人生命的最后几个月

而投资上,基金的大部分申购都发生在一轮行情的最后几个月 👇

生命的逝去让人遗憾,但我们却要看到类似的故事在资本市场里再次重复,而且,不止一次。

以上这是 Morgan 由医学统计数据想到的,但这还没完。

……

Morgan 由他想到的再一次联想的——当我们想要深入理解某个领域时,跳出这个领域去看看别的地方,反而能建立起更加强大的链接和更深刻的洞见

这是我感触最深的部分。

Morgan 是从医学想到了投资,而我因为当初段永平“带货”读完了《基业长青》以后,也发现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比如我之前分享给大伙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书同样适合用来规划个人成长

后来我又发现讲如何与他人沟通的书,比心灵鸡汤更适合用来自我安慰和思考自己的错误。与「他人」沟通很巧妙地转移了矛盾,直接承认自己是错的,这太难了;但先挑别人的错误,再放到自己身上,难度就低得多。

而理解自己,恰恰又是投资成功的重要前提,读心理学甚至比直接读理财指南更能帮我们理解财富。

而我最近又从投资领域往其他领域倒推,也发现了不少有启发的关联:

1、投资上我们强调保留部分现金,这能帮我抓住新的机会、应对风险。而工作上,精力和时间就是生产力的现金,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避免“满仓”呢?

2、投资上我们不喜欢企业盲目多元化,多元化往往导致价值毁灭。那当个人开展副业时,是不是也要避免自己的“盲目多元化”呢?

3、在企业管理上,技术的作用被高估了,而文化和价值观的意义被低估了。那么在工作、生活上,哪些属于工具和技术,哪些属于文化和价值观,我们是不是同样应该注意?

我看了一下自己的公众号和微博关注,发现那些真的、长期、持续赚到钱的投资领域作者,他们常常在工作、生活上也兼顾得很好。

万一,这不是巧合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