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是开始理财的最佳时机,不要「等我有钱以后」

写给那些即将参加工作或者参加工作不久的朋友,既是写给你们,同时也是写给我自己。


有人说,毕业后的头五年基本决定了大家拉开的差距。我认为这个观点也同样适用于财务状况。毕业头五年对于理财的意识(是意识,不是能力),基本决定了后期的财务状况。

从没钱到“有钱”

工资收入的阶段性跨越,是财务积累的主要拐点。而且每个人都有至少两次机会,第一次是毕业参加工作,第二次则是工作早期的工资快速上涨。这两个拐点基本都发生在工作的头几年,把握好这两个机会的基础正是理财意识。

在《投资第一课》中读到过一个关于储蓄率的讨论:

  • A 原收入 5000 元,每个月储蓄 500 元,那么储蓄率为 10%。
  • 如果 A 涨工资 5000 元,其中一半用来增加储蓄,则每月储蓄 3000 元,储蓄率就变成了 30%,实现了 200% 的增长,储蓄金额增加了 6 倍。
  • 如果 A 涨工资以后,依然保持储蓄 500 元,那么储蓄率就变成了 5%,下降了 50%。

前后两种不同的决定会导致未来全然不同的结果。储蓄相差 6 倍,如果再考虑未来的投资收入,后期的差距甚至可以达到数十倍。工作头几年拉开的差距,从财务的视角来看,就是储蓄率的差距。

很多投资界大V们常说,早期的财富积累主要是靠自身的收入增长,而不是投资收入(因为本金少)。其实这句话只说了一半,财富积累靠的是储蓄增长,是收入增长与开支控制的共同结果。如果收入和开支同步增长,那么早期的财富积累也就无从谈起了。

没钱才更有机会

没钱往往意味着低消费,而这正是储蓄的基础。这个时候正是形成理财意识的最佳时机,能力可以不足,但是意识应该跟上。

参考前面关于「储蓄率」的讨论,这个时期是实现储蓄率飞速增长的最有效时期。由于前期的基数低,这个时期工资收入翻倍并不是难事。但是,重要的前提是能够维持消费不要快速升级。如果工资翻倍,而消费只是微增,储蓄率就很容易实现成倍的增长。

相比之下,如果已经习惯高收入、高消费,想要消费降级回到以前的消费水平却是难上加难,上去了以后想要再下来就要困难得多。

而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没钱时期,维持消费水平,或者只是少增加一点消费改善生活,并不困难。如果这个时期没能好好利用,等到人到中年,收入虽然很高,但是上有老下有小,再背个房贷、车贷,消费就很难再降下来了。

之前读到过 @银行螺丝钉 的一篇读书笔记,书名《不上班也有錢》。因为是台湾出版,我没能找到购买途径,就把读书笔记翻来覆去的读了很多遍。作者利用工作头十年实现了财务自由,然后开始环游世界,靠的就是早期对于消费的克制。虽然不可能每个人做到作者那般极端(自己种菜都上了),但是打个折扣 15~20 年还是不困难的。这个时期的克制换来的是未来几十年的自由,不自律无自由。

更加励志的是作者基本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投资技巧,就是老老实实的买指数基金,中间还经历了 08 年的金融危机,最终依然实现了目标。这进一步印证了「理财意识远比能力更重要」。

储蓄,最有效的原始积累

储蓄算得上普通人积累财富最有效的方式。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创业增收,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被老板重用提把,但是储蓄却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几乎每一个在财务上取得成功的前辈都不遗余力的强调储蓄的重要性,比较经典的建议便是「花一半,存一半」。

之前读过一本书《邻家的百万富翁》,作者为银行和资管机构调查了很多高净值人群,最终发现他们无一不是拥有很高的储蓄率,对消费非常克制(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情况),而且大部分家庭都有非常明确的年度预算计划。

这本书对我的财富观影响很大,也推荐给大家(不过好像很难买到了,当初也是迫不得已去找了盗版)。我也是从读这本书以后开始基于记账认真制定年度预算并执行,真正的把记账的功能发挥出来。

花一半,存一半

克制消费、增加储蓄并不总是等同于降低生活质量。《小狗钱钱》中给出过一条很好的建议:

每当面对收入增长时,总是用一半来消费改善生活,另一半则用来增加储蓄。

因为是新增加的收入,少花一些并不会影响生活品质,花一半、存一半则实现了改善生活和增加储蓄的平衡。

另外,开始控制消费以后,我个人的生活水平其实反而有所上升。因为预算有限,更加注意「好钢用在刀刃上」,买东西总要反复权衡,少买了很多没用的东西,真正改善生活的物品反倒是一样都没落下。而以前想起来什么东西就直接买,等到真的需要的东西反而就没钱了。

没钱 = 风险承受能力

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可以换钱的。在本金少的时候开始接触理财有两个优势:

  • 本金少,亏算少,“学费”更便宜。
  • 可以尝试波动性更大的投资途径。

这两个优势都是可以直接带来真金白银的。年轻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比较高,来自家庭的压力也更小。这个时候可以选择更大比例的高波动、高收益投资,比如指数基金。

而人到中年以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风险承受能力大幅下降,需要配置更高比例的保守投资,直接拉低最终收益水平。

总结

在早期从学生身份向工作身份过渡的阶段,理财意识的建立与否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以后的财务状况。

如果我晚十年开始,一定不是现在这个结果。

——巴菲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