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好国内的智能投顾

前段时间支付宝刚刚上线帮你投,出于好奇我就直接带着 1000 块扎进去了。选了风险评级(果断最高风险)以后交钱,然后就交给「帮你投」去投资了。配置了这些:

其中 90% 股票,10% 基金,智能投顾的手续费是每年 0.5%。买完之后就觉得哪里不对劲,就这么点事儿我自己也能搞定为啥要投顾?支付宝给帮你投的定位是提供免打理解决方案,省心省力不纠结。但是我恕我直言,这钱花得不值。

国内的智能投顾,瘸一条腿

智能投顾兴起于欧美,现在普及很广,但在国内明显水土不服。这些投顾的定位很明确,不是为了跑赢市场,而是帮你把很多本来要手动做的操作,比如再平衡和避税自动化了,作用相当于交易小助手。这些事儿你自己也能做,但交给小助手做更省心,相当于花钱买时间。

我看了一个博主在 Batterment 的晒单,10 万美金的本金,一年的手续费是 150 美元,折算管理费 0.15%,算起来还不错。

但是放到国内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国内投资目前为止本来就免税,海外智能投顾的两项优势——自动再平衡和税收优化——直接瘸了一条腿,咱根本用不上税收优化。价值更少,然后管理费反而更高了,每年 0.5%。合着我好不容易在指数基金上省下来的钱反过来还要在交给智能投顾,我图个啥?

我觉得这钱花得不值。

你以为投顾的重点只是「帮你投」吗?

国内大部分投顾的定位策略是帮你投资,解决买什么的问题。但是大部分投资者现在最关心的话题其实不是这个,而是我凭什么信你,你凭什么靠谱,就凭你不是“人”?「智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而且就算是“帮你投资”这个切入点,智能投顾也远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很多智能投顾约定俗成地把投资分成 10 个风险等级,让客户自行选择。解决旧问题然后再创造一堆新问题出来——我怎么选风险等级?

我觉得这事儿比原本纠结投资什么更闹心,因为没人说得清。最高风险等级和最低风险等级的区别不言而喻。但是你能说得清风险等级 8 和 9 的区别吗?

我很喜欢医生和投资之间的类比,我们再来举个例子。你去看病做手术,把生命托付给医生,临上手术台了医生问你,今天的手术有十个档,最保守的到最激进的,你选哪个?

「你是医生,你问我吗?」

重大疾病医生一般只需要提供两个方案——一个风险的,一个保守的,最多三个。

提供 N 个风险等级,说得好听叫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说得不好听就是让客户自己纠结去吧。说好的解决焦虑,解决投什么呢?

我自己的早期经历

其实我自己算是国内早期的智能投顾小白鼠,那会儿真是宣传不闲事儿大,「诺奖得主」「神经网络」什么词高大上就用啥。在这么一个混乱的市场里,我选了一个看起来最低调、最靠谱的智能投顾,但还是没能逃过很多鸡贼的设定。

  • 每月披露月报的时候,对比基准不一致,哪个指数跑得差就和谁比,只要不是垫底就能稳赢。
  • 追加投资可以自动调仓,赎回投资却不行,明明两者之间没有技术区别。

试着问问自己,你敢放心把钱交给这种耍小心机的管理者吗?也许这些问题当初那家厂商早就解决了,但我依然不会再用那家的产品。投资的核心是信任,信任的建立需要很长时间,可能几个月、可能几年,但是摧毁真的只需要一瞬。

……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直言不喜欢各类智能投顾。

国内的智能投顾理念是从国外生搬过来的,但是没了税收优化功能的智能投顾意义大打折扣,关键是费用还高。花更多的钱、办更少的事儿。

智能投顾中的「智能」不能解决投顾关系中最本质的信任问题——我凭啥信你。建立信任是个长期的过程,得靠用心。

当前的投顾十档风险模型并不符合投顾「帮你投资」的初衷,本质上还是把选择的焦虑甩给你。

投资的核心真的从来都不是智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