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买房是财务自由计划的最大矛盾,相信大伙都没啥异议。经常会被问到财务自由和买房的选择问题
买个房,我财务自由没了……
手里的钱刚好够首付,到底是先自由还是先买房?
整理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看看能不能给大伙一些参考。
关于先自由还是先买房,我觉这个问题得分阶段讨论,我分了三个阶段。
- 本金不够付首付的阶段;
- 本金刚好够付首付;
- 本金支付首付绰绰有余,但是离自由还差一点。
第一阶段
本金不够付首付的阶段。
其实这个时候最不纠结,反正也没得选,不管是考虑财务自由还是买房,储蓄、投资都是必选项。
直接开始思考财务自由计划反而最划算,多条选择、多条路,考虑买房和思考财务自由不冲突。
第二阶段
比较纠结的是本金刚好够付首付的情况。
有两个共识相信你们也是认可的:
手里握着 100 万再赚到下一个 100 万,比从头再攒 100 万要容易得多。第一桶金往往是最难的,好不容易攒下本金,首付买了房,相当于被迫再挑战一遍困难副本。
但是另一方面,「有恒产者有恒心」,生活安稳的人能更从容地考虑长期问题,投资也更稳健。人有近忧,常无远虑。
你们肯定也看出来了,这两个观点是相互矛盾的,两面都有好处,也各有纠结。
要想透这个问题,这里我们刚好可以用点自由思维。
康德说了,自由不是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是你不想要什么就能不干什么。我有个判断,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最能决定我们生活质量的,不是高光时刻有多精彩,而是困难时刻有多糟心。生活也有很强的水桶效应,处在一个极度闹心的生活状态我们是很难有心思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应该反过来思考,不是思考那个选择更好,而是考虑哪个选择更糟。
- A,放弃本金选择买房,就要接受未来工作和收入带来的闹心和焦虑;
- B,选择本金暂时放弃买房,就要接受没有自己的房子带来中种种不便和不安稳。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反过来思考,对你最厌烦的那个选项说不,往往就是正确答案。
PS:这也算是一种选择权吧,虽然我们不能解决所有的烦恼,但至少有权利选择如何遭罪了不是~
第三阶段
本金买房没啥太大压力,虽然财务自由计划还没实现,但多少和买房能相平衡。
我自己现在刚好处在这个状态。8 月的财务自由计划具体数字我还没算,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应该接近 400 万了,80% 进度。对我来说买房压力其实并不大。
这个阶段,我会更加关注生活的改善和对应的成本。
其实我和也太刚好在重新考虑要不要提前买房的这个问题,分享一下我们的思考结果吧。
如果我们从自由本金里拿出 70~80 万,也够在周边远一点的地方付一笔首付。
买房可以改善居住体验,这个时候毫无疑问的。为此我们要付出的成本是:
- 自由计划大约要延迟 2~3 年;
- 由于房源和价格考虑,只能买在距离当前工作地点稍远一点的,每天通勤多 1~2 个小时。居住条件虽然改善了,但真能待在家里的时间却更少了。
- 因为距离的原因,可能需要买车,连带着出门、买东西都得开车,步行运动的时间反而变少了。
表面上看买房的居住质量提升了,但实际上我的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了,而且财务更不稳定。那我为什么不等到自由以后再考虑呢?
因为大家的生活状况不一样,我的结论对你们不一定完全使用,选你们用得上的部分就行。但是有一个结论是通用的,关注收益和成本,如果解决一个问题所带来的改善还不够付出的成本,最好的方案就是留着别动。
……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纠结先买房还是先自由,不同时期的关注点不同:
早起没钱的时候,完全不用纠结,反正都是储蓄、投资,思考财务自由相当于凭空多出一个选择。要不怎么说理财要趁早。
中期有点本金,房贷首付相当,更应该关注「说不」的权利。拒绝更糟心的那个,比选择看起来美好的那个更有价值。
到了后期生活比较稳定,本金也多了,更关注改善和对应的成本。如果买房更划算,那就先买着。
不过我猜你们还会问下一句,所以再加一段
那财务自由以后呢?
有的时候我会收到一些比较丧的留言,「自由有什么用?买个房又没了」。
我们来算笔账吧,其实自由以后买房挺乐观的,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居住自由,这个自由虽然不是你想在哪买房都能买得起,但不用担心收入,你可以自由选择一个买得起的城市。房价全面普涨的时代大概率已经过去,花点心思总能找到一个符合生活标准、房价又没那么高的城市。
二、手握本金再赚一笔首付难度要低很多。贴一下我的基金持仓走势图,从 2018 年开始累积收益至今 60%,而其中 30% 的收益是在最近这几个月赚的,前面的收益支付生活,后面的收益兑现一笔首付不是什么难事儿。
房价未来很难暴涨,但投资暴涨却是家常便饭,06、07、14、15、17、20 年都是很好的窗口,这往往就是财务自由后买房的合适时机。
手握本金,保护好现金流,这样的机会过去不缺,未来也同样不会缺。
由恒产者,有恒心!
读了作者的文章,感觉作者还是偏向于延迟买房的(#`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