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经济冲击不小,各个国家如今都牟足劲刺激经济,美国宣布了 2 万亿美元刺激政策,德国开始了 6 千亿欧元援助计划,G20 峰会又确认了一波 5 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面对危机,印钞机们又开始轰鸣了。
这些措施看起来很美,但是无数人也都在担心一个问题——印钞会不会引发通胀,那我们手里的钱还值钱吗?我们应该怎么办?
为了理解这轮刺激政策,先用很短的篇幅科普一下通胀和通缩。
通胀 = 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
通缩 = 货币升值,购买力增加。
可能很多人都想过,假如钱放手里啥也不干还能增值,每天做梦都能笑醒。其实这样的事情历史上真的发生过,但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而且你们都知道的,历史课本里面写着——美国 1930 年大萧条,这是经济史上一次很有名的通缩。
假如钱真的放着就能升值,大家就会纷纷减少消费,毕竟越晚消费能买的东西越多。而消费少了企业的收入就少了,企业收入少了,我们的工资也就少了,然后消费更少,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通胀要钱,但是,通缩要命。
所以说,有一定的通胀贬值不一定是坏事,温和的通胀是有利于经济的,我们得学着和通胀共处。
那我们的钱会贬值吗?
如果钱多了,商品数量不变,钱比商品多、购买力下降,钱就不值钱了,就发生了通胀。
咋一看政府印钞,那钱肯定就变多了,而商品数量短时间不会内迅速变化,可不就通胀了。
但其实这并不全面,真实世界的钱实际上由两个部分构成,货币 + 信贷。
注:截图来自达里奥的视频《经济周期是怎样运行的》,对于理解经济规律很有帮助,推荐大家有空都看看。
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钱,兜里揣的、银行里存的,还有这次印钞印的,都只是货币。
但还有另外一部分——信贷。真实世界的钱由大比例的信贷和很少的货币构成,信贷才是大头。比如美国国内市场有 50 万亿美元信贷,却只有 3 万亿美元的货币。
经济不景气信贷就会快速萎缩。不管经济好坏,我们总要花钱买东西。但只有经济够好,我们才敢借钱买东西。前脚工作都要丢了,后脚还去消费贷买手机、贷款买车的,都是狠人,佩服你们的心里素质。
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信贷大幅减少,真正的钱是快速减少的,有通缩的危险。所以只能开始印钱,增加货币供应。美国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之所以从 1929 年持续到 1933 年这么久,放任市场通缩没能及时救市是个重要原因。最终是罗斯福新政把美国经济拉出泥潭,而其中一个有力的措施就是放弃金本位,开始印钱。
说到这里正好补一句,经济领域不看好比特币取代法币也是这个理由。看起来比特币总量恒定很美好,但这个限制在现实中会引发通缩、导致萧条。就问大家一个问题,比特币涨这么凶,你舍得花比特币买东西吗?大家都不买东西、不消费,那别人就没有收入,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的裤衩都没了。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印钞不会直接导致货币贬值,大家可以稍微安安心心。只有印钞速度超过信贷萎缩时才会导致通胀,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印钞和信贷萎缩刚好平衡。
不过写到这里,你们可能还是有个疑问,那万一印钞过度真的引发通胀呢?后面会怎么走?
预测未来?
实话实说,后面会怎么发展我并不知道。虽然各个国家的救市目标都是奔着平衡货币和信贷去的,但是经济系统毕竟太复杂了,没人能准确计算多少货币刚刚好。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印钞过量导致通胀的情况。
但是作为投资者,我还是更喜欢另一个道理,不要预测,要预案 。预测的实际价值很有限,世界的不确定性太大,100 个诺贝尔奖经济学家聚在一起也不可能提前预测到如今这波疫情。
相比于预测,更有价值的是预案,如果通缩怎么投资?如果通胀怎么保值?
最平衡的方案就是资产配置,长期国债抗通缩、黄金房产抗通胀,综合配置这两类投资,不管最终向哪个方向发展,总能保留一丝机会,永久组合就是个不错的例子,我在历史文章里面提过很多次,可以搜一下。
如果我们往好的方向看,每一次危机其实都是一个财富跃迁的机会。与其焦虑抗拒,不如主动去危机里寻找机遇,没准就能实现下一次突破呢。
希望各位看完以后,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好好分析,对号入座,切勿盲目吓自己。
最好还能随手转发,扩散给你身边的人,宝贵的知识和钱一样,要流动起来才有价值
长期国债抗通胀、黄金房产抗通胀??那个抗通缩啊?
笔误,国债是抗通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