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这个大农村待得太久了,回国就跟进了大观园似的,啥也不明白、啥都得问,总感觉自己像个二傻子……
国内前期的基础设施不佳反倒成了优势,没有了老技术对新技术的变革阻力,最明显的就是移动支付和 O2O。反观德国,由于本身比较保守,加上前期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善,一项新技术的铺开就变得异常艰难,到现在也没个像样的移动支付。
保持节律的重要性
要是全篇都是我的碎碎念,怕把大家逼疯了。还是照例先写点干货,这次回国节奏转换,有一点关于生产力的心得——不管是工薪上班还是自由职业,保持一个稳定规律的生活节律都非常有必要。尤其是自由职业,没有环境的强制限制,如何给自己划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就变得非常讲究。
之前在看《软技能》的时候,作者就写到,自由职业保持工作效率的一个重点就是像以前上班一样,划定一个明确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从而形成一个规律的个人节律。自由职业并不代表随时都可以工作、随时都可以休息,自由和随便之间还是有本质的界限。自由只是可以安排节律的自由,你可以选择固定上午工作,也可以固定下午工作,但是这不代表,想起来就工作,不想工作就休息。
因为一点巧合的因素,我形成了早上写东西的习惯,让我在其他时间写东西就变得比较难。倒不是不能写,而是比较难以开始,总是在想办法拖延,启动阈值比较高。
节律的重要性我在之前就有所体会,而这次回国更是强化了我之前的印象。这次回国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时差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在回国的初期确实对我的个人体系造成了不小的打击,集中表现在工作效率和消费把控上。
待办事项越积越多,最明显的就是环境的变化导致生活的节律一下被打乱,很多以为的自律、克制一下变得难以为继。比如在德国家里,我会有固定的时间处理各种待办事项、工作等等,节律被打乱以后,导致工作效率直线下降,待办事项各种挤压,到家里接近一周以后才稍微有所改善。
花钱居然不眨眼,我对于消费的控制和节俭大家应该都是有目共睹的(😜 真不要脸),而即使是这样的我,在环境变化以后,突然变得花钱大手大脚,以前买东西都是前思后想,现在居然变成分分钟下单。后来等我幡然幸福(重新适应个人节律)以后,掐指一算,五位数都出去了。
当年买了 iMac 花了 1800 欧,而我个人的消费预算只有 200 欧元,所以我摊销了整整 18 个月,每个月摊销 100 欧元。这下可好,这个月刚刚把 iMac 摊销完,又背上了新的摊销项目,路漫漫……
手机支付和记账有点八字不合
除了上面所说的节律问题,我发现在各种使用手机支付后,对于记账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一些比较碎片化消费的场景,比如在小城市去菜市场买个菜要前前后后付款三四笔才能买够东西,记账难度直线上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定期对账就变得更加重要了,不然很难避免遗漏。不要跟我说「XX 自动记账了解一下」,我比较排斥自动记账,因为会丢失很多重要的细节,更难感知到消费。
而且各种记账软件我试了很多,但是绝大部分都把重点错误定位在「记录」部分,对于入门用户而言确实可以帮助培养习惯。但是在我看来,记账的重中之重是如何高效分析,在这个问题上,MoneyWiz 完爆其他各种 App,所以我是绝对不会换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每天晚上必须蹲在电脑和手机前捅咕半天,才算能把账目弄平。
姥姥学会微信之后
姥姥生活在一东北农村,今年快 80 了,微信用的贼流,视频、朋友圈、红包、支付一样不落,把身边的街坊邻居(差不多年纪)弄得一愣一愣的。
话说之前姥姥去买菜
- 店家:这次怎么用现金了?
- 姥姥:找点零钱,没零钱了。
- 店家:那可惜了,我就爱看你这老太太用微信支付
- 店家:今天不用微信支付啦?我就爱看你微信支付。我能给你拍个照吗?
- 姥姥:不行,我怕你把我密码给照去了。
后来姥姥讲自己当初学的时候,每天睡觉前要复习一遍所有功能,怕一觉起来就忘了——支付是四步,红包是五步,有事没事出去买点东西,复习复习。
所以别说老人学不会手机,老人们都强烈的希望了解并参与子女的生活,而微信正是这样的工具。有这么一股劲拉着,什么东西能学不会?
之前老姨(有些地方叫小姨)回姥姥家,一进家门就抱着手机玩。从早上玩到晚上,也不和姥姥说几句话。可算等到晚上了,姥姥合计这不玩手机了,能说几句话、唠唠嗑。结果,在被窝里接着玩,把姥姥气坏了,转过去直接睡觉了。
这还不是重点。后来老姨回家了,一到家就给姥姥播视频,说我到家了,现在没啥事,咱唠会嗑呗……
在姥姥家聊到妈妈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我就闲的没事插了一嘴「我争取能和我妈一起退休」。然后姥姥问,你咋就能退休呢,你才多大。我就犯难了,不知道咋和姥姥解释财务自由。
后来妈妈用水渠做比喻说明,姥姥接了一句,「是不是就和公司入股差不多,别人挣钱你就分钱」。
当时我惊呆了 🤯,没想到姥姥看得这么透彻,甚至超过很多更年轻的人。很多人想着利用资本市场一夜暴富,却看不到分红、派息这一层(可能嫌钱少把)。
只言片语
从上次回国到这次回来,中间发生了好多事,出国以前还没有共享单车,回国的时候… 也没剩几家了。
刚刚下飞机的时候,感觉能听懂身边路人每一句聊天真好。可是几天之后,就又希望听不懂了,移动办公的难度直线上升,你上班的时候,有人在边上一直给你讲段子谁也受不了啊。越来越佩服能在地铁上持续工作的朋友们,👍,真的不容易。
那些月薪上万还哭穷的,以前我还能“同理心”一点。这次回了老家,一辽宁县城,大家聊起来,发现确实赚钱不易,普通民众的工资水平确实还是很低的,光看消费升级,没咋见收入升级。你们是没见过那些底层人民为 2000 多的工资苦苦奋斗,把你扔下去你才知道自己之前过得多好。一个亲戚为了给儿子多赚点钱娶媳妇,甚至打算随船出海。
老家喜欢把交女朋友叫做「搞对象」,比如姥姥夸弟弟都是「有出息,搞小姑娘一点都不含糊」,张口闭口都是「搞」,弄得我贼别扭,不知道怎么接好。
很多社会问题、道德问题,说到底都是财务问题。把个人财务弄好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是正是很多问题的良药。之前我也写过,下一个 100 万的机会在资本市场,当时(市场底部)没几个人信,后来指数蹭蹭涨上来了,机会没那么好了,大伙反倒都信了。然后经过周五这一大跌,估计又不信了,人心哎……
自动化无人操作是不错,可是为自动化而自动化就有点过分了。去了一趟工行网点,横七竖八摆了三四种机器,我就办个简单的更新身份证的操作,明明人工分分钟就能解决,结果非得在各个机器上尝试。重点是连工作人员自己都搞不明白应该在哪台机器上弄,前后试了三种机器,还是走了一次非正常渠道(先办卡、再销卡),可算是把问题解决了。我只是想更新一下身份证信息……
机器视觉的发展普及速度远超我的预料,作为一个德国码农感觉压力好大。连家里小区大门都换了车牌照自动识别系统了。
后记
人要诚信,不能撒谎,撒谎多了最后自己都信了。
前几天为了逃饭局,谎称自己第二天早上 5 点飞广州(实际时间是三天后)。然后回家就开始收拾东西,我把自己都给骗进去了,以为真要第二天飞广州,连带着这个晚上都是蒙的,总感觉第二天要赶飞机。
不过这事也有好的一面,肯定了信念的重要性,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大家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