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到 2016,哪些积累财富的因素在变化?

几乎所有人都说,「时代在变」。但是真要问时代怎么变了,哪里变了,好像能说清楚人也没几个。

碰巧《财富自由》的作者托马斯·斯坦利能算一个(他的另一本书你们估计听过,《邻家的百万富翁》)。

我在这本书里读到了一张信息量很大的表,作者采访了上万名美国大佬(门槛是净资产百万美元以上),对比了 1998 年和 2016 年,大佬们对于积累财富的重要因素优先级排序,很客观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对于积累财富而言,从 1998 年到 2016 年哪些因素没变?哪些因素变了?

注:这个统计调查的不是哪个因素对于高收入有帮助,而是对于积累财富有帮助。 收入不等于财富,收入减去开支,最终用于投资的部分才是我们的财富。

表里有两个点我的感触格外深,抛个砖给大伙。

时代变了,哪些因素在变化?

这张表里变化超过 20 个百分点的因素一共有两个。

  • 20 年前,73% 的大佬认为,「一位好老师」很重要,现在这个比例降到了 53%。
  • 20 年前,48% 的大佬认为,「一流的大学」对于积累财富很有帮助,如今这个比例降到了20% ,是变化最大的一项。

看到这两个因素的变化你们啥感觉?

好的方面,获取信息的方式在变多,好老师、好学校定终身的论断越来越站不住脚。试错成本在变小,远的不说,就说投资理财这件事儿,以前在银行买基金,动不动就 1000 甚至 10000 元的门槛,手续费一进一出 3~5% 就没有了。现在“交学费”比以前便宜多了,好多基金 10 块就能买,买入费率低到 0.1%,可以快速试错。

但是坏的一面,知识过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百岁人生》这本书刚好也有个观点相互佐证:

人的寿命在变长,知识的寿命在变短,先学习再产出正在成为过去,未来会是一个一边产出、一边学习的终身学习时代。

与其花时间学习各种知识,现在可能更要紧是学习如何自学

忍不住又想安慰一下为孩子教育问题焦虑的读者们,也许所谓的补习班、兴趣班的价值真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与其补充一个又一个知识,会不会教好孩子如何自学这件事更有价值呢?(而且还更省钱)

排名第一的那个因素——自制力?

这张表里有个很醒目的点,你们可能刚刚就注意到了——不管是 1998 年还是 2016 年「自制力」都是公认的重要因素第一名。

说实话,我感觉挺意外的。有的小伙伴读到这里可能心里咯噔一下,「那我如果不是一个自律的人,难道就不能积累财富了?」。

这事儿我有点不一样的看法——可能并不存在一种所谓「自律的人」。

大伙不妨回忆或者观察一下身边那些自律的小伙伴们,我敢很确定地说,任何一个“自律”的小伙伴身上,都能找出至少几十上百条不自律的习惯。如果有人是自律的,为什么自律有时候好使、有时候不好使?

我身上勉强算有几个“自律”的标签,比如早睡早起、比如坚持健身锻炼,没准可以算半个“自律圈内”人士吧。但是实话实说,这些“自律”的习惯没有一个是靠自制力养成的。

就说每天早上 5 点起,真不是我有多么自律,其实是因为时差。

确实曾经一本书《成功人士早餐前都在做什么》给了我不小的动力,坚持早起了几个月。然而最终我并没有因此变为成功人士,所以早起还是时常失败。

后来真正帮我养成早起习惯的其实是时差。那会儿还在炒个股,A 股的收盘时间是德国早上 8 点,而我每天早上 6 点就得出发去公司。除了 5 点起床,我哪有的选择?

我一直在星球里更新自己每天做的三个任务 + 一个小确幸,有一次写到看一集动漫。意外收到了几位球友的留言,「好佩服,一次可以只看一集」。其实这也不是自律,而是因为如果多看一集,第二天的文章可能写不完了……

所以担心自己不够自律、不能有朝一日成为大佬的小伙伴可以宽宽心。我真心觉得根本没什么自律,自律只是个结果。当你对一件事足够重视、足够关心,对外的表现就是「嗯,他是个很自律的人」。

所以下面这句话忍不住再和大家分享一次,也是来自《财富自由》这本书:

财富属于那些愿意分配时间、精力、金钱和认知资源以实现财务目标的人。

划个重点——愿意

……

原表数据比较多,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说啦。

最后再补充一个我觉得很有帮助的看问题角度——抓住那些不随时代变化的东西。这个理念在投资上帮助很大,我觉得对于事业和生活也同样适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