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如何跑赢通胀?

昨天提到「300 万退休」这个新闻,有小伙伴留言说,因为已经关注财务自由很多年,甚至都能直接猜到新闻下会出现哪些争论了(从开始写第一篇,到今天已经快 6 年了。撒花 🎉,但没完结~

但时间积累也带来一个问题——那些我们觉得已经“深入骨髓”、无需再谈的话题,还有很多很多人,依然在为此焦虑。

比如,通胀。

希望今天这篇能把财务自由和通胀最底层的规律聊清楚。

在财务自由计划中,我丝毫不担心通胀。短期也许会有物价上涨、资产缩水,比如困难的 2022 年。但长期看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一定跑得赢通胀(👈 只要是「平均水平」就够,不需要是股神、大佬这样的个例,「一定」)

我的信心来自一个经济规律。观察过去几十、几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这个规律一再重演:

物价通胀 < GDP 增长 ≈ 工资增长 < 投资收益

我们一个个展开来说。

物价通胀 < GDP 增长 ≈ 工资增长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虽然我们经常抱怨物价上涨,但不可否认,大家的生活还是在越来越好

虽然过去几十年,肉价可能涨了十几倍。

但我们却从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吃一次饺子,到现在各种大菜吃到担心三高。

虽然过去几十年,房价涨了十几倍。

但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却在增长。上周听到知行小酒馆访谈杨天楠,谈到一个很震撼的数据 👇 曾经上海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 2 平(那时候房价才几千)。现在呢?

而且,这还没算电子产品、服装、汽车这些不但没涨,还在大幅降价的消费。

20 年前,私家车是老板们的特权、绝对的少数派。现在,像我这种不买车的才是另类。

物价确实涨了,但我们能买得起的东西也更多了,而非更少了。

长期来看,只要社会向前发展,我们的收入一定能跑赢通胀。只是要小心,我们的收入不一定能跑赢膨胀的欲望。

PS:别着急反驳我,你想问的后面可能有答案。我们先看完第二个部分。

GDP 增速 ≈ 工资增速 < 投资收益

《股市长线法宝》的作者西格尔教授,复盘了过去 200 年的历史,发现资本市场的长期年化收益(用美股指数来衡量)长期会领先 GDP 3 个百分点 👇

即便是“不赚钱”的 A 股,公募基金这些年经历整轮牛熊赚到的实际收益(用偏股基金指数衡量),也是高于 GDP 增速的。

背后的道理并不复杂,公司老板(资本的拥有者),赚得总会比员工(工资收入)多一些

可能有人会因此觉得「资本是邪恶的」,资本收益居然长期比 GDP 增速高。这是不公平,不可持续。

但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资本收益跑不赢 GDP,开公司赚得还没有打工多,还会有人投资、还会有人创业吗?如果没人当老板了,打工机会就也消失了,这才是真正的双输。资本收益跑不赢 GDP,才是不可持续。

所以长期来看,只要社会经济还在向前发展,资本收益略大于 GDP 增速和工资收入,会持续存在。

……

工资收入和资本收益并没有孰高孰低,工资只是积累资本的一种方式。

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如何一起分享资本收益?」。门槛最低的途径,就是参与股票市场,比如持有指数基金。

不管是欧美还是国内,都在持续鼓励大家增加股票市场配置,比如美国的 401K 计划、我们的个人养老金,都是在试图探索一条能让大家通过股票市场一起分享资本收益的路子。

我们真不需要投资水平多么高明、多么厉害,只是平均水平的资本收益,就够了(所以,也别老质疑个人养老金的意义啦 😉)

回头看,只要社会在向前发展,这个规律就会持续存在。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老板赚得还是会比员工多。

但是,大家肯定早就想问了:

可是未来,真的总会更好吗?

这个规律短期来看确实常有例外。

推荐大家看达利欧的《债务危机》,回顾魏玛共和国恶性通胀的历史。或者回想刚刚过去的 2022 年,不少家庭经历了物价上涨、资产反而下降(包括我 😟)

在困境中,我们确实会面对收入赶不上物价的局面。

但是,只要最终能走出困境(历史上每一次,我们都走出来了),吸取教训,这个公式一定会回归,而且会补上困境中亏空的部分

每次意外就像生物进化的基因突变一样:

  • 那些消极的,我们会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以后少犯、不犯,所以危机的打击往往是一次性的。
  • 那些积极的、惊喜的意外,我们会保留下来,发展壮大,成为未来的财富。积极的意外会发挥复利效应。

所以很朴素的结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地球上,没有那种大到瞬间消灭大部分智慧结晶的灾难,我们的社会长期来看总会越来越好。

而且哪怕我们不能预测未来,相信社会总会越来越好也是在赌(赌人类不会灭亡、地球不会毁灭),但这个赌局却是不公平的。

押注社会会越来越好,大概率会赌对,而且能够分享到社会变好的成果。即便小概率赌输了,我们也并不会因此「多」损失什么。

但反过来,押注世界要完蛋,即便对了,你能得到什么呢?

所以才有「悲观者永远正确,但乐观者才能赚到钱」。

财务自由 vs 通胀

我们并不需要长篇大论,只是基于常识去想:

1、人会遇到问题,也会解决问题。因为人在学习,“坏”意外往往是一次性破坏,但“好”意外却有复利效应。社会长期会越来越好。

2、只要社会长期越来越好,生产力在进步,我们拥有的物质就会更多,而不是更少。

3、想让生产力进步,需要愿意创造、愿意承担风险、愿意当老板的人,老板最后赚得,也会比员工更多。

放在一起,就是「物价通胀 < GDP 增长 ≈ 工资增长 < 资本投资收益」

应对通胀、放下焦虑的关键点也在这。

一方面我们应该抓住「物价通胀 < GDP 增长 ≈ 工资增长」。就像巴菲特说的,最抗通胀的资产不是别的,就是我们自己。持续学习,有价值的手艺,也会随着通胀一起涨价。

另一方面,也值得关注「GDP 增长 ≈ 工资增长 < 资本投资收益」。所以我一直坚持,不管大家有没有财务自由计划,都值得关注理财投资,股票市场是普通人分享资本收益门槛最低的方式。

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变迁,财务自由都一定行得通。

无非就是,如何尽力让自己站在这个不等式的最右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